长长的寒假接近尾声了,很多家长和孩子不禁陷入了焦虑状态:黑白颠倒作息没有规律,手机不离手,作业还没有完成......新学期开学在即,如何做好心理准备,元气满满迎接新学期呢?
开学前的“收心”,应该首先从家长做起。家长如果能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正面引导孩子收心,孩子自然会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孩子开学前,家长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收心,从家长做起
1、调整生物钟
和孩子一起在这段时间制订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家长按时准备好一日三餐,督促孩子早睡早起,保持充沛的精力。
2、查漏补缺
与孩子一起回顾假期生活,对照假期计划,看哪些已经完成,哪些还没有完成。没有完成的任务,利用开学前的几天时间,做一个有效的弥补,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适度的复习和预习。
3、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新学期计划,在和谐的讨论中完成从假期到开学的积极准备,比如可以和孩子商定一下新学期要读哪些课外书,要提高哪几门功课的成绩,超越的目标是什么,是不是要学习一项新特长等,和孩子一起展望未来。
4、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里播下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从家庭开始的。陪孩子去图书馆,感受一下浓浓的书香,借阅一些孩子喜欢的书籍,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也为新学期阅读习惯的养成做好准备。在家里也可以陪孩子背背古诗词,读读课外书,与孩子一同进入学习状态。
5、运动和情感交流
多陪孩子做一些有益的户外运动,比如打球、跑步、跳绳,既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在运动和游戏中进行情感交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尽量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比如谈谈冬奥会,谈谈体育明星的成长历程,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孩子怎样让自己从假期松弛的情绪中调整过来,逐渐适应新学期?我们主要谈谈心理调节和习惯培养两个方面。
心理调节
1、接纳情绪
开学前很多孩子会出现学习效率低、情绪低落、特别焦虑等现象,即“开学综合征”。这些只是暂时现象,要做好接纳的心理准备,积极正视问题并逐步做好调整。
2、积极心理暗示
可以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新学期开始了,又可以见到老师和同学们了,又可以学习新知识啦……”,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增强愉悦感,增添“心”动力。
3、合理宣泄
如果开学焦虑情绪太浓,可以和家长或者好朋友倾诉一下,找出自己负面情绪背后隐藏的心理需求,也可以通过运动、画画、听音乐等方式,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宣泄出来。
习惯培养
1、阅读的习惯
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坚持读书,一旦形成习惯,会终生受益。
2、写作的习惯
写作可以从写日记开始,通过写日记锻炼自己的思想表达能力,培养自我反省精神。
3、实践的习惯
每个孩子都会给自己制定计划,但能坚持实践的很少。制定计划后要有一个每日自我督导的习惯,做到脚踏实地,确保计划落于实践。
对每个孩子来说,每个新学期都是一个成长的新旅程。一定要抱着“对自己成长负责”的人生态度,认识并接纳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近日冬奥会摘金的运动员们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家长们是否思考过该如何在“天赋”、“才能”和“自我价值”等方面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其实每个孩子身上有各式各样的天赋,就像种子只有在合适的土壤环境下才会生根发芽,孩子也需要借助合适的场景来激发天赋。
最后推荐家长和孩子们阅读《人人有天赋》,希望孩子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开学前的准备。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回到美丽的校园,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本期主讲
胡大翠老师(丰南图书馆支部书记兼业务部主任)
●资深阅读推广人,丰图文学社社长,河頭書院主持人。有15年初中、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热爱阅读和写作,现为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在各类报刊杂志撰写诗歌、散文100余篇。
●先后到社区、农村和全国各地学校巡回演讲100余场。由其主讲的《孔子的一生》《用成长型思维解读中国神话》《儿童注意力不集中阅读疗法干预》等公益讲座、《<中国游记>带你游遍千山万水》《孩子眼中的艺术世界——妙趣横生的中国名画》等线上讲座反响热烈,深受读者欢迎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