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观看视频
身体语言是一个人内在世界的镜子,是受内心活动影响的。所谓“听其言,观其行”,人的声音、说话语气、动作表情都能反映内心想法,并显现真实性格。
与人交谈时,我们会用三种方式沟通:语言、声音和身体语言。身体语言简称体语,又叫肢体语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肢体语言有很多,诸如鼓掌表示兴奋,顿足代表生气,搓手表示焦虑,垂头代表沮丧,摊手表示无奈,捶胸代表痛苦;目光接触,表示愿意进行沟通;小心地坐在椅子边上,表示有点焦虑和紧张;紧靠坐椅、双臂交叉则表示不愿意再继续讨论下去了;在人群中脚尖朝向谁,往往暗示对谁感兴趣……
我们在与人交流沟通时,即使不说话,也可以凭借对方的身体语言来探索他内心的秘密,对方也同样可以通过身体语言了解到我们的真实想法。
比如:与人交谈时,眼神沉静,显示此人的性格和意志非常坚定;目光充满力量,说明他胸有成竹,稳操胜券;瞳孔缩小,还露出刺人的目光时,则表示反感和仇恨;与人谈话或聆听别人诉说时习惯性点头,表示具有同情心或者对对方的谈话怀有极大的兴趣,还表明赞同和好感,属于热心助人性格;说话时眼睛向上看,目光飘忽不定,说明他正在说谎,你可要多加小心了;平时习惯把手放在口袋里的人,善于自我保护,相对地,也比较没有安全感。
笑时用手遮掩嘴的人大多比较内向、生性胆怯、神经敏锐、比较拘谨,害怕别人指责与批评,如果是女生则表示文静、内向、矜持,而且很温柔。
人类的身体不仅是身体本身,它更是一个宣言、一种主张,反映出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深刻关系。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位病人在绘声绘色地讲述她的婚姻是如何幸福时,却下意识地将她手指上的订婚戒指从手指上滑来滑去,医生根据她的体语展开耐心询问,病人很快就讲出了自己生活中的抑郁和种种的不如意。显然,正是这个病人的身体语言透露了她与自己所描述的故事之间的矛盾。
对于身体语言的真假,人们经常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是否能伪装自己的身体语言?心理学家的回答是:“不能。”心理学家认为身体语言大都发自内心深处,极难压抑和掩盖。
例如:做了亏心事的人总显得心神不宁、六神无主或鬼鬼祟祟;听到好消息时,脸上总要露出笑容;听到批评时脸色总会显得很不自然;说谎时总怕看着对话者的眼睛;激动时总要手舞足蹈;发怒时总要青筋暴起,或双拳紧握、咬牙切齿。这些事实不难证实身体语言的可靠性。
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正确运用身体语言来帮助自己获得成功呢?比如你得到一个工作的面试机会,你希望能给主考官一个好印象,应该怎么做?
从见到主考官的那一刻,你就必须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微笑并直视对方,如果他回以微笑,表示你有一个好开始。但如果对方面无表情,也不要使自己焦虑。注意眼神的接触,正向回应主考官的身体语言,突破他的防线。他紧绷着脸,你就面露微笑;他姿势僵硬,你就放松,像照镜子一样。
记得别交叉手臂,也不要跷起二郎腿。双脚略为平行,正对主考官而坐。双手轻松垂下或置于膝上,眼睛平视,不要乱瞄或东张西望。坐时微向前倾可以给人积极的印象,但别太靠近免得造成压迫感,如果注意到主考官不自觉后退,试着放松你的姿势,稍微向后靠。最后,祝你好运!
本期主讲
胡大翠老师(丰南图书馆支部书记兼业务部主任)
●资深阅读推广人,丰图文学社社长,河頭書院主持人。有15年初中、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热爱阅读和写作,现为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在各类报刊杂志撰写诗歌、散文100余篇。
●先后到社区、农村和全国各地学校巡回演讲100余场。由其主讲的《孔子的一生》《用成长型思维解读中国神话》《儿童注意力不集中阅读疗法干预》等公益讲座、《<中国游记>带你游遍千山万水》《孩子眼中的艺术世界——妙趣横生的中国名画》等线上讲座反响热烈,深受读者欢迎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