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文化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距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是遍布于我国传统民间社会的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形式。剪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者和功能之多,流传之广,影响之深,价值之大,都是其他艺术种类无法相比的。
剪纸是一门极简艺术,纸张在剪刀的每一次接触中改变自身的形态。中国民间剪纸的传承主体是中国亿万的劳动妇女群体,但是,由于剪纸创作者普遍的文化水平以及审美水准不高的原因,剪纸在中国艺术史上却占不到应有的地位。如同漫山遍野的野花,凭其朝气蓬勃的旺盛生命力,在人民的生活中年复一年的开放与生长,是一种民间自发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剪纸文化起源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不仅可以装点人们的生活,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民间剪纸中有许多反映生产生活的画面,常见的有大大的鱼、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蚕、大大的谷粒等,都是将主体进行一些夸大,从中虚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剪纸的用途也比较广泛,一是用来张贴,直接贴在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上面作为装饰,常见的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纸扎花、灯笼花、门笺等。还有就是可以当做摆衬用,用于点缀礼品嫁妆、供品、祭品。如喜花、烛台花、供花、斗香花、礼花、重阳旗等,还可以用于衣饰、鞋帽、枕头等作为刺绣底样。
剪纸和所有中国民间的手工艺术是一样的,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在充分了解中国剪纸历史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到中国剪纸的由来,对于我们学习剪纸和进行剪纸艺术创作将会更加的有利。中国民俗文化中,剪纸始终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较早的剪纸艺术形式就是我们今天已经非常熟悉的剪纸窗花,这种手工剪纸文化到现在依旧被完整的保留着,这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剪纸文化是非常深厚的。了解了民间剪纸的由来,才能够正确的意识到保护剪纸文化和弘扬剪纸文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