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芦苇荡》
张丽云
外面的世界很大,但我还是最爱我的家乡……时下最火的网红丁真如是说,我瞬间被这朴素的语言打动。
曹妃甸是我的家乡。每一次提到她,那五彩的四季和四季变幻的田园风光,就潮水般涌上心头。
我喜欢双龙河里平静宽阔的水面和两岸高大的杨树林;也喜欢双龙河两侧一望无垠的,春天是绿毯子秋天是金毯子的稻田;我喜欢曾家湾一开放就香艳十里的桃花,也喜欢灯塔脚下浪花簇簇惊涛拍岸的潮水…
要说哪一处是最能打动人心,最具代表性的,我觉得,还是那无垠的芦苇荡。
是啊,就是那苍茫浩荡的芦苇荡,那拉近了天地之间距离的芦苇荡,那仿佛穿越时空守望了千年的芦苇荡。
我曾这样写诗赞美她:那是星星垂落的地方,也是甜梦升起的地方,钓鱼郎在头顶盘旋,苇莺在暖巢里日夜歌唱……
芦苇荡属于我的童年,我的童年也属于芦苇荡。我爱着她,就像孩子爱着母亲。童年的小村庄依偎在芦苇荡的怀抱里,那里有我的整个童年时代。
十几排红砖房,最南边两排是学校,一排小学,一排初中。我在东边那排上初中时,大弟就在西边那排上小学。我们共用一个体育老师,共用一个校长,也共用一个大铁钟,敲起来全场部都能听见。
往北两三排就是十二场所有的家属房了。跟学校一样的红砖房,墙壁上的砖皮因为盐碱侵蚀一剥就掉。 刚刚建场的十二场场部,有多少小伙伴,哪个小伙伴有哥姐弟妹,谁的家里养了猫狗兔子我们都了如指掌。父亲们大多是农场的正式职工,他们有自己的“正事”。母亲们大多是家属,她们的事似乎不那么正式。她们啥都干,跟男人一样去抬大筐,清沟渠。家里的孩子,一家人吃喝拉撒统统都还要她们照顾到。
抬大筐是纯体力活,她们跟男人们比拼着干。那时建场,农场没把这群泼辣的女人们纳入职工队伍是多大的损失啊!
那时的母亲们不光上工干着跟男工一样的工作,还要照顾三五个孩子和十多只鸭子。谁家的鸭蛋都是舍不得吃的,还要卖钱呢。上学的铅笔橡皮各种文具,均来自鸭子的无私奉献。那时一个橡皮都算一笔巨款,而我几乎每天都会丢掉一笔巨款,惹得母亲每天为了一个橡皮数落我一天,可是我还是照丢不误,痛心疾首。
为了生活,母亲们抬大筐回来,还有许多副业等着她们:勾蛏抠蛤,打苇帘,剶苇子.
常常深夜醒来,外屋的灯还亮着,父亲和母亲在一边剥蛏肉,一边低声交谈。听到我们醒了,就轻声的呵斥一句让我们快睡觉,别耽误了明天上学。
打苇帘时我个子还不够高,脚下踩着凳子守着架子一头儿,母亲守着另一头。我像个大人一边干活一边跟母亲闲聊,母亲会时不时狠狠的夸我几句。我一边把拴着细麻绳的线锤丢来丢去,一边听着来自母亲的夸奖。只有这时候才能够得到母亲的夸奖,我十分享受。一边心里却在着急,这线锤上的麻绳什么时候才到头啊……
剶苇子是刚上初中时常干的活。平时都是父母亲抓时间干。到了周末,母亲就夹一捆苇子进屋,往里屋门口一扔,吩咐道:不剶完这捆苇子别出去玩!
活儿干不完我们真的不敢去玩。她走了,我和大弟就把苇子分开,一人一半,因为谁的多了谁的少了,还要争执一番,每到这时,我们姐弟俩是那么难得的“谦让”,都拼命想多给对方一点……
那时大弟最爱干的事,就是带一群熊孩子,去盐碱滩上追出壳不久的小野鸡小野鸭,追到了就找地方点火烧熟,分而食之。为了这,曾数次被人投诉到父亲面前,没少挨揍。快乐的时光是苦涩生活里的糖,它的味道更令人珍惜回味。所以现在想起那些,大弟总是意犹未尽,一脸的得意和回味,却不记得挨揍的事……
大弟没上学时,母亲出去上班,就把看小弟的任务给了大弟。大弟顽劣,看母亲要出门他就抢先跑出家门。为了把大弟捉回来,母亲每天都要绕着场部跑两三圈,有时把鞋都追丢了……大弟上学后,小弟的处境更尴尬了。常常是妈妈带一天,爸爸带一天,托付给邻居一天,更多的时候是把小弟自己锁在家里。那时小弟常常可怜巴巴地看着锁门上班的母亲问:等你老了,我长大了上班去,也把你一个人锁在家里中不中?
艰难的日子里,更多的是照进心底的温暖。记得大弟跟小伙伴一起玩,扔一片木头时伤到小伙伴的眼皮,鲜血直流。母亲赶到卫生室时被吓懵了,这要伤到眼睛怎么办?家里那么穷,拿什么赔偿人家?就算赔了钱,人家孩子落下残疾将来说不上媳妇怎么办?……却不想那家的叔婶特别善良,不但没要一分钱的赔偿,还反过来安慰母亲。小弟曾经掉进又大又深的水坑,被人捞起来,救命恩人把小弟捞上岸就离去了,至今不知道他是谁。还有帮忙看管小弟的邻居家的爷爷总是那么慈祥和蔼……这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几十年来母亲一直记在心里,念念不忘,不时讲起来,都是满满的感激感动和感恩!
时光是个魔术师,曾经的心酸往事,现在提起都成了笑谈和趣事。曾经的感动和感恩沉淀在心底,桩桩件件都是对那些岁月的深深记忆和怀念。
搬家那天,许多叔婶都过来跟父母亲告别,依依不舍,有的还带来礼物…… 父母亲把生命里最黄金的十年交给了农场建设,我们也从懵懂无知的小屁孩长成了少年。十年艰辛的日子和来自邻里间的关爱包容,给我们姐弟三人的生命银行里,储蓄了足够的精神财富,来应对生活中迎面扑来的风雨。
从十二场搬回老家后,我们求学成家,各自长大为生活奔忙。但是童年的芦苇荡,总是不经意的闯进梦里,闯进忙里偷闲时游走的思绪里。
那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在夜风里不知疲倦的,演奏着盛大的交响乐。苇莺和野鸭们都睡着了,被芦苇荡拥抱着的小村庄也沉沉睡去,只有夜空里那些低垂的星星,仿佛调皮的小孩在伺机溜下天庭,要到人间淘气。
“轻歌曼舞
绿腰翩翩
点数五月里那些好日子
我唱一句:青青子衿
风和一句:悠悠我心……”
这是我为魂牵梦绕的芦苇荡写的另一首诗。 与芦苇荡再续前缘,已是人到中年。当年的芦苇荡已经开发成了湿地公园。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流连在芦苇荡里,流连在观鸟塔和木栈道。当年的盐碱荒滩在一代又一代垦荒人手里变幻成美丽人间。
我带着老妈去看她,带着孩子们去看她,带着朋友们去看她。带着自己去看她。
感情在无数次的探访中加深和升华。我像热恋中的少年,芦苇荡就是我梦中的恋人。春天的芦苇荡是新生的翡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给人无尽的力量。秋天的芦苇荡苍茫浩荡,仿佛在用无尽的沧桑诉说着生命的深意。来到她的身边,就是来到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没有攀比计较,没有尔虞我诈,这个世界那么简单,那么纯净!
“她是秋来一首醇香隽永的古诗……她是诗经中风情万种的少女,舞着传说中的霓裳羽衣,轻轻唱着那首古老的,蒹葭苍苍……”唯有诗歌方能表达深爱。
从孩童到少年,中年,一个又一个十年过去,如今我已经是知天命之年,而对芦苇荡的深情也在不经意的变化着。
从朋友那里得到一本书《往事微澜》,是曹妃甸区史志资料选编。详尽记述了曹妃甸区的前世今生。从几千年前滦河冲积成岛,到民国初年中山先生实业救国之策;从抗日战争时的风云激荡,再到解放后国家建设柏各庄国营农场……家乡在我眼里更加厚重鲜活起来。而作为家乡一张名片的芦苇荡也更加生动起来。这几年为了保护湿地,保护湿地里的鸟儿们,政府关闭了湿地公园,把芦苇荡交还给大自然,交还给苇莺翠鸟野鸡野鸭,交还给白天鹅和黑颈鹤。多么贴心又温暖感人的举动!她不再仅仅局限在母亲和恋人的角色中,现在的她更像是一个孩子,一个所有为了这片土地牺牲过奋斗过的前辈们的孩子,她继承了前辈的精神,肩负着先人的理想在慢慢成长,她是我们所有人的希望。
“该低头时我就低头
该弯腰时我就弯腰
哪怕是摧折了
当下一个春天来临
我仍然能够淡定地
绿上一季
黄上一季
用简单的生命
铿锵地唱上一季”
这就是家乡的芦苇,坚韧顽强,从容不迫地面对逆境,乐观向上。“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首古乐府一唱就是千年。一代又一代的开拓者建设者们,就像浩荡的芦苇荡中的芦苇,用百折不挠朴实顽强,前仆后继地演奏着的,这首盛大的交响,也将穿越时空响彻千年……
回首这几十年,我们爱着芦苇荡,像孩子爱着母亲,青年爱着恋人,母亲爱着孩子……我们一边学着去爱,一边在爱中成长。反观芦苇荡,她何尝不曾这样爱着我们?她像母亲一样守护着我们的家园,像恋人一样给与我们情感滋养,而现在,她又像孩子一样需要我们的开发更需要我们的保护。
近几年微信风行,大家在微信上交流沟通,每人有一个独具风格的微信名,我给自己起了微信名“青草水云间”。我爱着芦苇荡,爱芦苇荡中每一棵芦苇,却不敢拿芦苇自比。我时时检点自己的言行,反省自己的过失。我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远没有芦苇的那种坚韧不拔和从容淡定。那就做一棵普通的青草吧,长在芦苇荡旁边,向它们学习,跟她们一起生长,在蓝天白云碧水之间,妆点家乡的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