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讲述一位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年轻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生活的打击,一次次的转折,让他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甘堕落沦为一个两眼无光、混吃等死的生活废人。
《活着》讲述一位历经千帆,失去了所有亲人的老人,他看淡了一切,再没有什么能惊动他沉静的内心,一个充满故事的老人在一头老黄牛的陪伴下简单地活着,他今后就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但是祥子和福贵的悲哀,不是命运两个字可以总结的,命运背后的推手是社会环境,这也是这两篇小说之所以经典的原因。
本期领读者联盟阅读推荐,由阅读推广志愿者董霖为大家分享《骆驼祥子》和《活着》两部经典著作。
阅读推荐
《骆驼祥子》
作者:老舍
《骆驼祥子》是一部由老舍写作的,反应并讽刺当时社会现象的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书中人物形象鲜明,祥子、虎妞、曹先生、刘四爷等等,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在老舍笔下栩栩如生。故事只是小说,而仿佛确确实实发生在日常生活中。
书中情节“看完了他自己,他回头看了看骆驼——和他一样的难看,也一样的可爱”,“顶可怜的是那长而无毛的脖子,那么长,那么秃,弯弯的,愚笨的,伸出老远,像条失意的瘦龙”,这些都从正面或侧面烘托了祥子,一个平凡而有特点的长相,让人过目难忘。而此书以祥子的贫苦平凡生活来刻画这样一个吃苦耐劳的人物性格,也讽刺当时的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祥子从拉车到一点一点攒钱想买一辆真正属于自己的车,到后来变成麻木的行尸走肉,其中的过程让人很难不落泪。几乎是每一件小事,他都想尽力去做好而后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的梦想那么平凡,却又那么遥远。在一次一次的努力中,祥子一次又一次的失意,失望,甚至是走向绝望。
第一次买车,他被连人带车拉到了军营里做壮丁;第二次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快攒够车钱,却被阴险狡诈的孙侦敲诈;第三次祥子用和虎妞结婚的钱买了车,虎妞难产而死,他不得已再一次卖掉了车。祥子从开始的充满希望到最后彻底放弃,其中的悲戚读来令人怜悯而又慨叹当时社会的不公,发人深省。
这部书即便是在当代,仍然对我们青少年有着不可或缺的启迪作用。我们不仅仅要珍惜今天和平宁静的幸福生活,更要发奋图强,乐于吃苦,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阅读推荐
《活着》
作者:余华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余华在书中这样写到。
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我是极其疑惑甚至不理解的。人怎能这样活着呢?或许是从小便受各种影视剧小说的影响,使我对生命的意义产生一种“应该为了些东西而活着”的理解,比如“为了爱情而活着”或是“为了亲情而活着”。所以起初我看到余华先生的这句话,是极其不赞同的,总觉得人一定要为了什么而活着,可当我看完这部作品,便对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
余华的作品中多伴有苦难思想,可这部《活着》不同于余华早期的作品的是不再向作者呈现暴力、血腥。而是以一种第三人称,以一种朴素的语言来讲述一个关于死亡、关于生存、关于活着的故事。
有些人只是活着便是万幸,而有的人生来就坐享荣华富贵。显然早年的福贵就是后者。福贵起初是幸运的,生来便是少爷,又有美丽体贴的妻子家珍做老婆。可无奈他嗜赌成性,输光了家产,陪掉了尊严。父亲眼睁睁看着自己年轻时的一幕重新上演,可却无力阻止,伤心不已,便意外过世。福贵在父亲过世后,痛改前非,虽已一贫如洗,可他勤勤恳恳,开始耕地,然而在福贵黯淡的人生中刚刚出现一缕曙光,便又被无情地扼杀在黑暗中。在为母寻医的路上被抓去打仗的他,甚至都没有与家人道别,便被迫踏上了一条不知通向何方的路。几年后终于归来,母亲却早已离世,女儿也已成聋哑人。
看到这,我心已不忍,对于这命途多舛的福贵,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呢,我便认为是亲情,毕竟是牵挂的家人使他穿越战场不远万里归来。我再翻开书,已觉得这是人间疾苦,却不曾料到这只是开始。
儿子有庆因抽血过多离世,女儿生子不幸死去,妻子软骨病安详死去,女婿死于建筑事故,外孙苦根吃多豆子撑死……我已不忍再看,合上书,巨大的悲伤与无奈将我笼罩,是怎样的人生可以如此痛苦,又是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情感可以支撑福贵在如此悲惨的人生中得以生还?爱情吗?亲情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几十年后的午后,福贵与老牛相伴,给一个年轻人平淡地铺开自己人生的画卷,来叙述自己坎坷的一生。
于是我再回头看了余华先生的话,这便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吗?对在这样悲惨的人生中得以生还的人来说,便是如此了吧?在人生这场大戏中,有人为爱情赴死,有人为亲情奔波,在时代与文明的交汇之中,有人唱着悲伤的挽歌,为生活?为爱情?这不无道理。可对于福贵来说,便只是为活着本身吧。不管是家人还是自己,对于那个年代的人们,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便是活着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