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3—6岁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此阶段,孩子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和狂热去学习、探究外界事物,这三年是孩子各项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破解孩子健康成长的密码。
不要随意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对孩子来说,秩序就是一种安全感。当孩子心中认定的秩序被打破,就会焦躁不安,甚至大哭大闹。所以,不要随意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不得不改变时,一定要将孩子的不安降到最低。
不要打扰孩子观察。孩子观察事物和成人有截然不同的视觉,被大人忽略的细微之物,孩子却能捕捉到非凡的奥妙。比如,看金鱼在鱼缸里游动,孩子能目不转睛地看两三个小时。这一时期是培养孩子观察力和专注力的最佳时期。
允许孩子慢一点,再慢一点。成人总是认为孩子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一只小狗、一扇自动门,哪里值得浪费一个下午的时间?不如背几首唐诗,学几首童谣。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他们对外界事物的热烈的爱和敏锐的感受力。孩子在迷恋被我们认为无聊的游戏时,实际是在飞速发展各种敏感力。一旦这种学习过程被粗暴地打断,就有可能影响甚至中断他们身心发展。
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当孩子不听话时,有的父母会说:“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对幼小的孩子很有震慑力,孩子往往立刻变乖了。3—6岁的孩子正处于爱的敏感期,父母的爱是他们最大的安全感。大人的恐吓,他们会信以为真。听到父母不要自己时,他们会害怕、恐惧,甚至失去安全感。
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幼儿园的孩子上学迟到是司空见惯的事,很多大人并不放在心上,他们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只是玩耍,早一点晚一点没什么要紧。殊不知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掉。在孩子幼年时期,一定要帮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收拾玩具是令很多大人头疼的事情。3—6岁的孩子正处于模仿敏感期,父母给孩子做个示范,孩子能学得有模有样把玩具收拾好。还可以把收拾玩具变成一种游戏,把玩具筐比作玩具的家,这符合孩子童真的天性,然后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帮玩具回家。
一定要给孩子释放手脚的机会。很多父母抱怨孩子懒惰,不但不帮忙做家务,自己的事情都无法很好地完成。孩子在经历手的敏感期时,应该放心大胆地让孩子用手去感知世界,去学习做事的技能。不要因为怕孩子做不好,怕孩子受伤而剥夺他们用手的权利。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体验劳动的快乐。
不要以为3—6岁的孩子是什么都不懂的小毛孩,他们正处于感知世界、自我觉醒的敏感期。虽然他们的身心远远没有成熟,但是它们的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的萌芽正在形成,因而也特别容易受到打击。所以,大人应该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因为这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发展。凡事问问孩子:“你怎么看?”是亲子最佳引导语。
不要以“爱”为名义,包办孩子的一切,这样其实是剥夺了他们成长的乐趣。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充满爱但是却没有禁锢的环境,鼓励、帮助孩子快速地发展。
3—6岁的孩子正处于智能发展加速期,阅读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好帮手。当然学习也要适可而止,不要给学龄前的孩子强制性的智力型学习任务,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压力,让孩子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要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给孩子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是培养学习热情和兴趣的最佳途径。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释放孩子的天性,让孩子的身心自由成长。
有些家长喜欢用物质奖励的办法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要明白物质奖励不是灵丹妙药,孩子更需要的是精神奖励。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大大的拥抱,都可以带给孩子精神上的满足,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从而进一步保持和优化这种行为。
以上我们摘选了《陪孩子走过3—6岁敏感期》一书的部分内容和大家做分享,感兴趣的家长可以阅读一下这本书,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本期主讲
胡大翠老师(丰南图书馆支部书记兼业务部主任)
●资深阅读推广人,丰图文学社社长,河頭書院主持人。有15年初中、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热爱阅读和写作,现为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在各类报刊杂志撰写诗歌、散文100余篇。
●先后到社区、农村和全国各地学校巡回演讲100余场。由其主讲的《孔子的一生》《用成长型思维解读中国神话》《儿童注意力不集中阅读疗法干预》等公益讲座、《孩子成功的捷径——阅读,和孩子一起开启书香暑假 》、《期末考试后如何让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等线上讲座反响热烈,深受读者欢迎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