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纹化吉—元代磁州窑鱼藻纹标本专题展”
展览地点
唐山博物馆E馆
展览时间
2021年3月27日至2021年5月9日
磁州窑概况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民间窑场,以其粗犷豪放、简约质朴的绘画之风形成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其中心窑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和磁县观台一带,古磁州地区,故名“磁州窑”。
磁州窑遗址
磁州窑制陶烧瓷历经北朝、隋、唐的发展,至宋金元时期达到鼎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地黑绘装饰技法。磁州窑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用绵延不断的窑火谱写了一曲传唱世界的“陶瓷神话”。
磁州窑鱼藻纹盆
磁州窑以生产民用瓷为主,产品类型丰富,如盆、瓶、碗、枕、盘、壶、钵等,其中盆类是大宗。磁州窑鱼藻纹盆纹样内容丰富、构思巧妙。主题纹样是多以各类鱼纹为主,有的盆内虽未有画鱼纹样,而画芦雁、水鸟、野鸭、花草等,但亦以水藻或鱼藻做陪侍。因此概呼之为鱼藻纹盆,似乎亦能够表达其涵义。
元 鱼藻纹盆底标本
元代磁州窑鱼藻纹盆器型硕大、雄浑、敦厚,均采用拉坯成型制作,器型硕大、敦厚,造型特点为圆唇、敞口折沿或宽圆沿、斜腹、平底。盆外施黑釉,内施化妆白釉。在使用功能上显示出很强的实用性:盆体积容量大,盆高10---14.5cm,口径38—46.5cm,足径21—27cm,宽大的口沿便于搬动。出于对日常实用功能的考虑,鱼藻纹盆均采用传统的釉下彩装饰。
元 鱼藻纹盆底标本
元代磁州窑鱼藻纹盆装饰技法主要以白底黑绘为主,磁州窑白地黑绘把制瓷工艺与传统书画艺术相结合,其笔下的鱼纹表现的活灵活现,乡土气息浓郁,深受广大中下层人士喜爱。
元 鱼藻纹盆底标本
元代磁州窑鱼藻纹盆绘画构思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可见工匠在绘画时已构思好整体画面,居中者为主纹饰,其余为边饰纹,边饰纹有椭圆形、圆形、菱形、扇形、叶形、心形等。盆内壁为草花纹或滚点纹,盆沿通常为方胜纹、珍珠纹、逗点纹,由此形成了鱼藻盆最主要的纹样布局模式:主题鱼纹图案清晰,主题突出、寓意吉祥;整体画面泼墨洒脱、一鼓作气、一气呵成。
元 鱼藻纹盆底标本
吉祥寓意
“磁州窑作为民窑,生产的便是普通百姓所使用的生活器具,所以它的装饰内容也反映着普通百姓的审美思想,其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两千年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使得人们对美好生活有着无限的向往,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审美情趣。”
《史记·周本纪》上说周有鸟、鱼之瑞。又《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五引《风俗通》曰:"伯鱼之生,适用鐀孔子鱼者,嘉以为瑞,故名鲤,字伯鱼。"说明鱼在古人的心目中,也是一种吉祥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