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士人的尚“道”传统
在长期的“士”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士人的一些文化,而这些文化当然很丰富,这里只讲其中的一个文化,就是崇尚道。士人说白了就是读书人,所以士人文化里边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崇尚读书。那古人为什么要崇尚读书?当然和古代的这个选官制度是有关系的,古代士人唯一的一个功利目的就是做官,就是所谓的学而优则仕。
孔子讲,“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道是什么呢?其实我们说的道,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因为我们知道儒家也讲道,道家也讲道,它一般来说是关于人类社会的一些终极的道理,或者规定。
礼实际上是对社会的一种伦理的规范,社会要讲结构,人和人之间要讲关系,这种关系由什么来规定呢?这种结构由什么来规定呢?由礼来规定。礼保证了这个社会能够正常的运转,正常的进行。礼是外在的,那什么是内在的呢?什么是首要的呢?就是修身爱人,怎么来爱人呢?就是博爱,就是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在孔子仁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为仁政,他说如果天子失去了仁,也就会失去天下。得天下也有道,要得其民意,要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得其民,也有道,要得其心。这就是民本思想,以民为贵。当然对于个人来说,修身还有很多道,我们这里就不展开了。
他的道还在于人的健康的存在,人的一种精神自由。士人要明道,明道目的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弘道。就是自己懂得了道,那还不够,也要让百姓都懂得道。
能不能坚守道,对一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个人来说,贫寒的时候能够守住道很不容易了,富贵的时候能够守住道,就更不容易了。孟子也讲了三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都是讲的守道。不管贫寒,还是富贵,都要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守道的这种精神,就是在一种权势面前,或者是在非常环境面前,表现出这样一种坚守,有的时候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严格说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要是由士人文化所构成的,它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一些价值观,代表了我们民族的文明累积的一些成果。
詹福瑞,原国家图书馆馆长。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主要著作有《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谢朓与李白研究》《走向世俗:南朝诗歌思潮》《中古文学理论范畴》《汉魏六朝文学论集》等。
134****0660
139****0786
199****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