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

  • 市/州选择
  • 区/县选择
信息资讯
  • 信息资讯
  • 文化直播
  • 文旅活动
  • 场馆预订
  • 文化e课
  • 文旅品牌
  • 遗产保护
  • 文化团队
  • 活动信息
  • 艺术培训
  • 艺术演出
  • 艺术展览
  • 百强示范点
【讲座】“如何讲绘本故事”系列讲座(一)
活动时间: Thu Feb 27 00:00:00 GMT+08:00 2020-Thu Feb 27 00:00:00 GMT+08:00 2020   已结束
活动地点:线上
咨询电话:
主办单位:丰南图书馆
报名人数:0 / 0

专题讲座:如何讲绘本故事(第一期)



 绘本又叫图画书,是由图画和文字共同来讲故事。如果只读文字,只是唤醒了绘本的一半生命。同样,如果只看图画,也只是唤醒了故事的一半生命。一本绘本至少会包括三个故事:第一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第二个是图画讲述的故事,第三个是文字与图画相结合而产生的故事。第三个文字与图画相结合产生的故事,有时与文字讲述的第一个故事、图画讲述的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同一个故事,有时与第一个、第二个故事讲的又不是同一个故事。如何把图文结合讲好绘本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学习一下。

一、读绘本的顺序及要点:

1、从封面开始讲故事

封面包含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很多绘本的封面是从书中选取一个画面,也有的封面是画家单独创作的。比如《朱家故事》的封面画的是一位母亲吃力地背着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这幅画并不是故事中发生的某个场景。读完绘本回过头来再看封面,我们就明白了,原来封面上的图画是一种象征,表现的是一家人把打理家庭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母亲的身上。

 

 图片2.png

 

讲述这本绘本时,封面部分我们可以做如此处理:(1)启发讲述法:绘本的封面画了朱家一家四口,可是很奇怪,画面中我们看到妈妈背着爸爸,还背着两个孩子,这么重妈妈们承受地了吗?在朱家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绘本《朱家故事》来探个究竟吧!这种讲述法比较适合我们现在在家录制故事会音频或视频。

为了再增加一点互动性,如果是现场给小朋友讲故事,我们还可以采用(2)连环提问法:小朋友们,在这本书的封面上,你看到了几个人?猜猜他们都是谁?看看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是妈妈背着爸爸和两个孩子,而不是力气大的爸爸背着他们呢?这最后一个问题得我们读完这本书,才能找到答案,下面我们开始讲故事,请小朋友们注意啦!

有的绘本封面就是故事的开头,所以讲故事的时候,应该从封面就开始讲起了。


图片3.png

 

比如绘本《活着》,从封面就开始讲故事了。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开头:在一座居民楼外,妈妈隔着阳台栏杆,在给小男孩递帽子,姐弟俩这是要去哪里?

看完封面,接着看封底。有的封底是和封面连起来的一幅画。比如读绘本《我为什么很快乐》,一定要把封面和封底同时打开,这样书中的几位主要人物也就同时呈现出来了。


图片4.png

 

封底至少要看两遍。看故事之前,先看一遍。看完故事之后,再看一遍。有些作者会把故事的结尾画在封底上,封底漏掉了,故事就是不完整的。

比如绘本《第一次上街买东西》,讲述的是一位小女孩第一次上街买牛奶的经历,正文的最后一页是等在巷子口的妈妈和小女孩一起往家里走去的场景,回到家之后会发生什么呢?在封底我们找到了答案:小女孩坐在垫子上喝着牛奶,妈妈在给婴儿喂牛奶。


图片5.png

 

2、读出藏在环衬里的秘密

环衬是连接书芯和封面的衬纸,精装绘本一般都有环衬,平装书有的没有环衬。和封面相连的是前环衬,和封底相连的是后环衬。如果环衬是一张白纸,你可以看都不看直接翻过去。但环衬只是一张白纸的绘本并不多。

有些绘本的环衬就是一张彩色纸,但是纸张的颜色一般是根据故事情节来设定的,也就是环衬的颜色体现着整本书的感情基调,要是环衬有颜色,至少花上 10 秒钟,看看它是什么颜色,想一想为什么选这个颜色?一般来说灰暗的、冷调的色彩,传达的往往是忧伤、恐惧、难过等不愉快的情感,明亮的、暖调的色彩表达的往往是愉悦、安全、温暖的感觉。饱和度高的明亮色彩通常意味着欢快的气氛,而黯淡的色彩更多与阴郁的氛围相关。比如,绘本《活着》环衬是清新的绿色,象征了这部绘本的主题“生命”。

很多书的前后环衬是一样的颜色,也有很多书的前环衬和后环衬颜色并不一样,这体现着故事情感的转变。

要是环衬上有图案,那就要耐着性子好好看一看了,它们一定与书中的故事有某种联系。比如绘本《我爸爸》的环衬页图案,和封面爸爸身上穿的衣服一样,色彩很明亮,包含着对爸爸健康的祝福。


图片6.png

 

先看前环衬,读完故事,再看后环衬,有时,前环衬和后环衬遥相呼应,一个作为故事的开头,一个作为故事的结尾。

下面是绘本《敌人》的前后环衬图片,故事正文讲完后,可以让小朋友们观察前后环衬,问问他们从前后环衬中发现了什么秘密。小朋友们一定会发现,后环衬和前环衬相比,少了两个士兵,我们就可以接着提问了:猜猜他们两个去哪了?根据刚才讲述的故事内容,小朋友们马上会想到这两个士兵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分别躲在两个洞里,互为敌人的那两个士兵。那么谁能证明一下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呢?大家看这是放大后的前环衬图片局部,画中缺少的一个士兵,正是这位嘴里衔着一片四叶草的士兵,而绘本的封底画的正是他。






3、读扉页

扉页是绘本正文开始前的一页,扉页的内容通常包括题目,作者和出版社,也会有图片,扉页的图片有时是从正文中截取出来的,有时是画家单独创作的。扉页的作用和封面相近,一般是画出故事的主角、基本事件、主要意象等。有时扉页也会成为故事的开头。

比如绘本《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扉页画的是鳄鱼一手捂着脸,一手握着藤蔓,翻过扉页我们看到鳄鱼已经从藤蔓上下来,正要无奈地去见一个他不愿意见的人——牙医。扉页画面如果是故事的开始,我们讲故事的时候,千万不要直接跳过扉页。

 

图片11.png

 

4、读正文,掌握翻页的艺术,读出故事的波澜起伏

绘本是怎样推进故事的呢?它总是在前面一页提出问题,后面一页,也可能是直到最后一页才告诉你答案。所以绘本是翻页的艺术,要在翻页中读出悬念,找出因果关系。这些因果关系潜藏在故事里,就像一个个预先设计好的问与答。讲好绘本故事就要能找到绘本中预设的问题,然后邀请小朋友们参与到故事之中去寻找答案。

读绘本的关键是读图,好的绘本,边边角角都渗透着作者的精心设计和安排,需要读者反复研读,用心体会。要真正读懂一本绘本,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反反复复地细读,包括文字和图画。绘本把太多的东西都悄悄隐藏起来了,等待读者去发现,只要你多读几遍,就会发现许多你第一遍看时没有发现的东西。

细读也是有技巧的:

比如,第一遍读的时候,你可能被情节牵引着,想知道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故事,飞快的翻页,囫囵吞枣一般把整个故事吃下肚去。

但到了第二遍的时候,你就要放慢阅读的速度了,读完一段文字,再看看图画,想一想文字说了什么,图画又说了什么。

第三遍,你干脆就不用读文字了,只要专注地看图画就行,看它的构图、颜色、色调、风格、技法……找出一切隐藏的细节,思考它给你的暗示。

第四遍,你把一幅幅图画连起来,前后对比看看,看看一幅图与前后其他图画的关系……

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来看绘本《活着》的几幅插图,我们来研读一下藏在图画中的秘密。《活着》是2019年的新书,目前在网上还没有相关解读,以下的解读都是我的个人观点,也是和大家一起探讨。


图片12.png

 

这页的文字很简洁“活着就是现在活着”文字没加标点,采用分行的形式来写,这是一本诗歌形式的绘本,而且是一首抒情诗,也是典型的文字是一回事,图画在讲另一个故事,文字和图画合起来,又形成了一个高度融合的美的境界。在这一页画面中呈现的是一只蝉死掉了,一群蚂蚁在分享蝉的尸体,然后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影子,和他的两只小脚丫?画面的潜台词就是他是谁?这也是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应该向小朋友提出的问题。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这一页在讲“活着就是现在活着”,却从一只蝉的死开始讲故事呢?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就有点难了,这也涉及到在讲绘本故事时,讲与不讲的尺度把握,讲与不讲的尺度把握,要根据我们面对的读者年龄层次来决定。

更多的时候,我们在讲绘本时提出的一些深度问题,不一定非要孩子们都能给出正确答案,因为讲绘本不是为了完成说教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启发孩子思考。当我们讲完一本绘本,把所有的问题都完美地给出了答案,这并不是一堂成功地绘本故事会,因为你虽然把孩子们都讲明白了,都变得没有问题了,却没有激发起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读绘本的乐趣正在于不断的探索与发现,一堂成功的绘本故事会应该是带领孩子们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我们在讲故事时不断的提出问题,孩子在听完故事后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带着问题开始故事,带着问题结束故事,这才是讲绘本故事的最高境界。


图片13.png

 

接下来的一页,文字同样很简单“是口渴,是感受叶间漏下的阳光刺眼”文字旁边的配图也紧扣这两句诗,一个人站在树荫下喝水。这一页的插图很丰富,画的是孩子们在公园里玩耍的情景,在画面的左下角,我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场景,也解开了第一页插图的秘密,原来是一个小男孩在公园的树下,观看蚂蚁吃死去的蝉。


图片14.png

 

翻到下一页,还是公园里的这一幕,小男孩观察蚂蚁吃蝉的镜头被推到了画面的前端,同时配文字“是突然想起一段旋律”,公园里小朋友们都玩得不亦乐乎,静思冥想的似乎只有这个小男孩,如果你再细心点,又会发现小男孩身后,有一个女人坐在座椅上仰望飞舞的鸽子,她也一定跟随鸽子的飞舞在遐想啊。我们再把画面翻到前一页,忽然发现了刚才你可能忽略的一幕,这个女人在喂鸽子。这就是绘本插图前后之间的联系。而蝉、蚂蚁、鸽子,这些意象的加入,也为“活着”这一生命主题的解读,拓展了另一个层面,那就是人与动物、人与自然。


图片15.png

 

再翻到下一页,文字更简单“是和你手牵手”,可以让小朋友找一找图中有几处画的是“手牵手”。小朋友会很容易发现有三处手牵手,分别是准备过马路的一对青年男女、一对母子,还有远处滑梯上的两个小朋友。那我们可以从这三处牵手解读出什么呢?就是手牵手的三层不同的含义:亲情、爱情、友情。我们再细心一点,又可以观察出画面中更多的信息。一位背着挎包的男士,站在邮箱旁,他一定是在给远方的亲人寄信,这隔着时空的“牵手”,要表达的则是思乡情。还有,你看到有两只小宠物狗,在努力向着对方奔去吗?它们也是想牵牵对方的手啊!还有你有没发现在准备过马路的这对母子身后,一位男士手搭凉棚不放心地张望着。我们再回看一下前面的画面,孩子在玩沙子,妈妈站在他的身旁,一女女士抚摸着这位妈妈隆起的肚子,站在树荫下喝水的就是刚刚我们提到的那位男士,他就是孩子的爸爸。由这还未出生的孩子,我们又读出了“活着”的另一层含义,那就是新生命的诞生。如果单指一个个体的生命,从出生到死亡,便是生命的一段过程。可是在更广大的自然界生命是不断轮回的。还记得开头那只死去的蝉吗?看看绘本的封底,一只蝉正在从地底爬出。刚刚从地底爬出的蝉、还未出生的婴儿,这不就是一代一代生命的轮回吗?


图片16.png

 

当然以上这些所有深层解读,是不要求孩子能理解的。这些深层解读,可以写成绘本书评,还可以做成绘本解读的音频或视频讲书,绘本书评和绘本解读讲书,应该是伴随着绘本故事会同步产生的,这也是我们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与评论 
热门推荐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