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故事 学育儿系列专题讲座六:如何对儿童进行哲学教育
《人生的七个问题》绘本阅读
遇到疑问的人们,去寻找老龟索问答案。终于,在心灵低语的指引下,他们找到了老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1、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2、怎么找到幸福?
3、如何看待自己的家?
4、如何对待玩耍?
5、什么是邪恶?
6、如何面对死亡?
7、你是谁?你要怎样度过这一天?你想努力成为什么样的人?
老龟用智慧的答案鼓舞、安慰了所有年龄的读者,并且赠与了我们一份最重要的礼物,那便是——希望。
绘本解读及家教启示:
人生充满了疑问,不管儿童,还是成人,都会面临一些解不开的疑问。绘本《人生的七个问题》涵盖了不同年龄段面对的一些共性问题,这七个问题也正是哲学所探讨的终极问题。引导人们直面生命终极命题,这正是哲学的伟大之处。
“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由“爱”和“智慧”组成,意思是“爱智慧”,也就是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哲学的真义是“爱智慧”,所以哲学的本质不是掌握真理,而是探究真理。以前,我们大多以为“高大上”的哲学,离我们的生活有点遥远,这是我们不懂哲学,哲学其实很接地气,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类似“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你要怎样度过这一天?”,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思考过,那岂不是在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吗?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哲学其实是教我们更好的去生活。
只是有点可惜,这样一门与生活、与人生密切相关的学问,在我们的中小学课堂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家长们或是因为没有哲学意识,或是苦于自身不懂哲学而无动于衷,幸好哲学绘本诞生了,就让我们通过哲学绘本与孩子们一起走进哲学的殿堂吧。
如何与孩子共读哲学绘本,进行哲学启蒙?
策略一:激发阅读兴趣,保护儿童的好奇心。
玩是儿童的天性,绘本《人生的七个问题》,借一位少年之口,提出了“如何对待玩耍?”,这样的问题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在给儿童选择哲学绘本时,首先要考虑绘本内容与儿童年龄是否相符,对于儿童来说,过于幼稚或者过于高深的哲学绘本,都不是理想的读物。
求知、爱智慧、无穷地追问也是人的天性,正如涂鸦是儿童的天性一样,哲学也是儿童的天性。所以儿童天生就是哲学家,他们对世界充满天然的好奇心。儿童特别喜欢刨根问底,4岁左右的儿童就开始喜欢追问,并且不再满足成人给出的答案,总是一再追问下去。追问是儿童通往世界的桥梁,儿童幻想、追问、探索、思考的过程,就属于儿童的哲学。
对于儿童来说,哲学是他们游戏、生活与阅读的一部分。绘本及其他儿童文学作品中,那些充满童趣的故事,最能激发孩子的阅读与思考。哲学绘本满足了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家长要做到的就是通过哲学绘本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
在绘本《人生的七个问题》中,前六个问题是人们对老龟提出的疑问,而最后一个问题则是人们在老龟的启示下想到的问题,这也启示我们阅读哲学绘本,既可以为孩子们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也可以启发孩子们不断地去思考,引发他们产生新的问题。对儿童来说,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儿童哲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儿童学会思考,培养儿童的哲学思维,呵护儿童好思、好学、好问的哲学天性。
策略二:放下一本正经的说教,鼓励儿童自由表达。
哲学的本质是“爱智慧”,也就是乐于无穷地探究,因此哲学必然带有探究的使命。对儿童进行哲学教育,不是把哲学思想直接灌输给儿童,不是接受知识,不是接受教训,而是要激发起儿童探究的欲望和乐趣。
与孩子阅读哲学绘本,最好和孩子进行一下相关讨论。家长要放下一本正经的说教,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阅读绘本《人生的七个问题》后,可以和孩子讨论“你要怎样度过这一天?你想努力成为什么样的人?”不管孩子给出的答案是什么,观点是否正确,都不要对孩子进行道德拷问或价值评判。如果你对孩子的答案实在不满意,在认真倾听后,可以鼓励孩子,再换个角度思考一下。这样,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健全儿童的理性,完善儿童的思维。
对哲学本身而言,表达和聆听都是必不可少的。家长一定要抱着宽容与欣赏的心态来接纳儿童的表达,让儿童的个性得以张扬,理智和情感得到呵护与滋养。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会为我们提供认识世界的新的观点,此时,与其说是我们在教孩子学哲学,不如说是我们在像孩子学习,怎样去思考和认识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生存的世界。和孩子一起交流哲学,我们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又找回了童真与童心。
不要以为小孩子不懂哲学,儿童才是最接近哲学的人,因为他们的思想最纯真、最朴实。一个最优秀的哲学家,一定是会像孩子一样去思考的人,比如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伟大哲学家们看世界的角度,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与儿童惊人的相似。儿童对哲学有着天然的热爱,对哲学问题他们特别喜欢去探究。反而是成人,在现实面前越来越远离哲学。
与孩子一起阅读、讨论哲学绘本,能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并且这种善于思考与反省的特质将会令孩子一生受益。儿童在哲学探究中,将自己的天性、对智慧的爱等潜在的智慧逐步变成现实的智慧,让他们成长为理智、自信的学习者和行动者。
儿童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对哲学的探究,逐步将外在的世界变成儿童的内心世界。由外而内,让儿童学会更好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尼采说得好:不要跟从我,你要成为你自己。儿童哲学教育的旨趣正在于此——开发儿童哲学潜质,奠定儿童的哲学人生,完成儿童的自我发展。
策略三:重视品德教育与价值引领,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基。
德育问题是儿童哲学问题的最基本表现形式,通过德育教育可以解决大部分的儿童哲学问题。家长要做的就是关注儿童精神世界,帮助儿童寻找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基。
绘本《人生的七个问题》中的品德教育,比如对“什么是邪恶的回答”,让孩子学会了远离狭隘与自私;关于价值引领,比如对“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的回答,让孩子懂得了如何更美好的活着。对这些答案,当然不是要求孩子能完全理解或记住,但我们要相信,当有一天孩子遇到道德抉择,遇到荆棘坎坷时,会有一种来自心灵的力量,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走向正确的方向。就像绘本中所描写的“跟随心灵的低语,就能找到方向。”
哲学对儿童来说也是对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信仰的确立,绘本为儿童树立了道德典范,让儿童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积蓄了有益的情绪和力量,让儿童在未来不管处境如何,都能保持心灵的自由思考。哲学爱智慧更主要是一种思维方式与人生态度,在情感、意志、信念等非理性层面的提升,这也是儿童阅读哲学绘本的最大收益。性格的陶冶、品格的养成,是儿童最需要的哲学品质。在哲学熏陶中让儿童的精神健康成长,教会儿童学会更好的生活,这是哲学对儿童最大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