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图讲座 | 期末成绩出来了,家长的做法决定孩子的未来
今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居家上网课,对于网课的效果,家长们很是担忧,检验孩子学习效果的期末考试终于结束了,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成绩固然重要,但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努力和成长。家长该怎样理性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让孩子赢得长远的未来,对此,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一、培养成长型思维,激发考试的“潘多拉效应”。
考试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孩子的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这三者只要有任何一方面有问题,都会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但一项调查数据显示:80%的学生都不清楚自己在考试中真正存在的问题,85%的老师和家长对问题原因也没有做到追根溯源。
要想让考试达到查漏补缺,为孩子今后的长足进步奠定基础的作用,家长和孩子首先要有成长型思维,不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而是把考试当作一面镜子,从中发现孩子身上值得肯定的地方和有待提高的地方。
如果孩子考得好,家长要明白分数不是父母炫耀的资本,只是孩子的一个动态成长过程。家长要肯定孩子经过努力取得的好成绩,但千万不能夸耀孩子聪明。因为孩子这次考好了,并不代表以后永远可以考好,难道孩子没考好,就是不聪明吗?显然这个论断是不能成立的。考好了应该总结经验,鼓励孩子坚持好习惯,继续争取下一个优异成绩。孩子的好习惯被家长关注和赞赏,就会起到强化效应。孩子考得好家长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奖励,比如买一本好书,看一场电影,或者选择假期全家游,都是不错的选择。
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也是考试失利后最重要的事。如果我们做个换位思考,其实成绩不理想,也并非百害无一利。培养孩子的逆商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这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因为没有一个人会一帆风顺,如何面对逆境,如何在困难中崛起,这正是孩子们应该从小学习的。孩子考试考砸了,不正是一个天赐的教育良机吗?告诉孩子要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要有跌倒了再爬起来的勇气。
二、别让成绩打击了孩子的自信,防止“瀑布心理效应”。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考个好成绩,但现实总是充满挫折,其中失败的因素可能有孩子自身努力不够,平时学习不扎实;还可能因为孩子太焦虑,越想考好,越怕出错,越不能平心静气地答题,结果本来会做的题目也不能得分。不管因为什么原因,成绩不理想,孩子的情绪都很不稳定,极易滋生自卑心理。尤其是一些平时成绩比较不错的孩子,更在乎自己的成绩与排名,很难接受一个糟糕的成绩单,有好多孩子就是因此而产生厌学情绪的。
调查研究发现,约有75%的孩子有自卑心理,并且孩子自卑的原因大都是来自于家长的负面评价。所以相比成绩不理想,对孩子打击更大的是家长的指责。成绩没考好,孩子已经很自卑,家长的责备甚至语言暴力,则是往孩子的伤口上撒盐,只会让孩子更加自暴自弃!家长的批评如果不得法,不懂孩子的心,不懂转变与换位思考,孩子成绩一不理想,家长就唠叨批评,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耐烦甚至产生逆反,造成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瀑布心理效应”。
当孩子遭遇成绩挫折时,最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接纳和帮助。要正确考量孩子的成绩与排名,避免盲目攀比,对孩子造成心理打击。让孩子树立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的意识。如果孩子的成绩出现剧烈下降,家长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找出造成孩子出现成绩滑坡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孩子有网络成瘾、厌学、早恋等倾向,一定要及时制止,避免造成更大的不良影响。
美国哈佛大学调查发现,一个人能否胜任一件事,只有15%的因素取决于他的智力,却有85%的因素取决于他的态度。所以一个人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自信,成绩好无疑给了孩子一份自信,而如果成绩不好,家长的责任则是培养孩子“我也能学习好”的自信。成绩下降,家长埋怨指责只能激起孩子的情绪抵触,加剧亲子矛盾。此时孩子更需要的是肯定与鼓励,家长千万不要一棒子毁了孩子的自信心。要具体分析一下,孩子到底是思想上对学习重视程度不够,还是学习能力没达到,然后对症下药。
三、别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防止“心理性疲劳症”。
不可否认,处于快速发展时代的孩子们,学习压力也是空前巨大的。适当的压力可以带来动力,但过大的压力则可能造成反作用,让孩子产生心累的感觉,患上“心理性疲劳症”。有的家长为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孩子除了完成学校的功课,还要上辅导班,完成辅导班布置的作业,长期生活在做不完的功课压力之下,让一部分孩子患上了心理性疲劳症,从而导致不但成绩没提高,反而变得不愿意写作业,注意力不能集中,一看书就犯困,甚至上学前不是头疼,就是肚子疼……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了上述症状,请家长们合理调节一下孩子的学习时间,不要让学习占满孩子的所有时间,也要给孩子休息和调整身心的时间,帮助孩子把握好学习节奏,做到张弛有度。
学习是长跑,要想孩子有后劲,有潜力,就要每一阶段都跑得扎实,不能百米冲刺之后就没了长期坚持的力量,这样就得不偿失了。不要因为追求成绩而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就算孩子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取得理想成绩,家长也要永远做孩子坚实的后盾,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给孩子爱的包容与期待。孩子将来步入社会,衡量其能力的不再是考试成绩,而是努力的态度、工作的方法及成效,而这些方面孩子在学习期间面对考试时已经获得了培养与锻炼。所以,做一个智慧的家长就要不急不躁,耐心地陪伴孩子去经历他应该经历的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打击,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自信。
最后,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正面管教儿童行为心理学》,如果您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了困惑,这本书一定能带给您非常实用的帮助。